保存到瀏覽器我要收藏 分享

盜火者:中國教育改革調查

別名:盜火者:中國教育改革調查 / daohuozhezhongguojiaoyugaigediaocha
  • 地區:中國香港 類型:記錄 上映時間:2013 
  • 語言:漢語普通話 狀態:已完結
  • 導演:鄧康延 
  • 主演:葉開,周國平,郭初陽,錢理群,李玉龍,蔡朝陽,童蓓蓓,何易,鄧康延,陳丹青,聽雪,廖煒,張俐,吳文冰,曾傑,梁琛,金秋,李澤武,冼華,徐添,孫雲曉,阮錦輝,李緒蓮,於鴻磊,熊丙奇,楊東平,王會華,王國生,王久壽,董仁發,鄧家慶,張小高,周雲蓬,林何,周孝正,潘亂,申曉,王尚清,秦久惠,張鳴,晏鴻國,陳輝,李英強,洪華挺,阿飛,喬精一,汪鑫,江忠賢,聶聖哲,張山峰,汪斌,謝維,晏陽初,劉道玉,朱學勤,李鵬宇,王小妮,呂效平,張澤,陳偉,田天,羅徵啟,薛兆豐,朱清時,陳瑤,蘇流溢,陳遠,吳清輝,石少鋒,劉雅菲
  • 更新時間:2022-12-01

劇情介紹

2013年9月9日至9月13日,十集電視紀錄片《盜火者:中國教育改革調查》將在鳳凰衛視中文臺《鳳凰大視野》首播(1-5集),播出時間為週一到週五每晚20:00。本片由深圳越眾影視公司、深圳市越眾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製作出品,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。鳳凰衛視首播之後,本片隨後將登陸中國教育電視臺、重慶衛視等電視頻道。具體播出安排:鳳凰衛視中文臺《鳳凰大視野》9月9日(週一)晚20:00《重回人的語文》9月10日(週二)晚20:00《天梯》9月11日(週三)晚20:00《守望鄉村》9月12日(週四)晚20:00《大學大學》9月13日(週五)晚20:00《公民》第二天下午16:30重播第一集:《重回人的語文》什麼是語文?它不該是枯燥得讓人想燒掉的課本,也不是考卷上的標準答案。語文是語言背後的思想和靈魂,它教會人如何成為一個大寫的“人”。然而,今天的語文課,質量已經岌岌可危——在上海,《收穫》雜誌主編葉開發現,女兒正在成為垃圾教材和病態課堂的受害者,他奮筆疾書,決心以一己之力《對抗語文》;在江浙,20多位一線教師自動集結,他們致力於給小學語文課本“挑錯”、“找茬”,並自覺探索“現代公民理念下的語文教育”;在民間,學者們回到民國,向老課本汲取言語的力量和人性之美……種種努力,都是為了恢復語文的本義——人的語文。第二集:《尋找馬小平老師》2012年1月16日,深圳中學語文教師馬小平因患腦癌去世,北大教授錢理群惋嘆:馬小平是他所識教師中“最具世界眼光”、“可以稱得上教育家的人”;同年,官方組織的“尋找最美鄉村女教師”活動在央視高調飄紅,與此同時,由民間發起的“尋找活著的馬小平”卻在教育界引發了更深刻的感動。有評論說,“兩種不同價值取向的尋找,耐人尋味”;馬小平是誰?一個普通中學教師如何燃燒生命,照亮了他的人文講堂?攝製組依次走過湘潭、東莞和深圳,學生、同事、朋友、女兒……眾人動情的講述中,馬小平的形象漸次豐滿,我們最終發現,他,正是我們時代所需要的師者。馬小平走了,“活著的馬小平們”正在走來,他們將帶著我們的孩子找回人的尊嚴,找回教育的尊嚴……第三集:《呵護童年》法國教育家盧梭說: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,就要像兒童的樣子。華德福,一種源自德國的教育,一種為生活做準備的教育——沒有作業,沒有考試,它是學園、花園、菜園和家園,它“呵護孩子完整的童年”。九月,開學的季節,陪伴兩個被體制教育折磨得疲憊不堪的孩子,杭州獨立教師郭初陽走進成都華德福學校,為期一週的“試讀”和“陪讀”,孩子們將體驗主流教育之外的另一種童年;而郭初陽,這個現行教育體制的質疑者,將為我們解讀華德福教育的種種細節,並探尋它與主流教育接軌的可能性。孩子們是否會選擇華德福?家長的選擇又會是什麼?無論結局如何,“還孩子一個美好童年”的命題,已經無可迴避。第四集:《天梯》一代一代的中國人篤信:知識改變命運。然而今天,寒門子弟藉以改換門庭的那道階梯,正在發出斷裂的聲音——他們,是5800萬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弟;他們,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800萬山鄉孩子;在壟斷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超級小學、超級中學的大門外,他們逐年流失,轉而出現在田間地頭,或者打工者擁擠的列車上;他們,是遊走在城市邊緣的蟻族群落,空有一張大學文憑,卻既無力“拼爹”,又沒能掌握起碼的謀生技能……究竟是什麼,讓寒門學子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狹窄?國家的轉型在加劇,而個體命運的轉型,卻似乎陷入了停頓。教育資源的不平等,已成為中國社會不能承受之殤……第五集:《守望鄉村》鄉村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根。改變鄉村落後的基礎教育,恢復鄉村文化生態,需要民間力量具體而微、堅韌不拔的長期介入——在晏陽初的故鄉,立人鄉村圖書館在一所普通的鄉鎮中學紮下根來;在陶行知的故里,德勝魯班木工學校向農家子弟敞開懷抱……他們不約而同地踐行著陶行知、晏陽初們的信條: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。眼下,他們能夠改變的,或許只是一個孩子,一所學校,一個鄉村;但是,他們不約而同地相信,欲溫暖世界,必先擦亮一根火柴。守望鄉村,讓窮孩子也能仰望星空。第六集:《大學大學》英國教育家懷德海說:在中學階段,學生應該伏案學習;在大學,他該站起來,四面張望。2005年,詩人王小妮以一名大學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,在那些年輕的面孔上,她讀到的是困惑、迷茫、貧乏、冷漠……12年的應試教育把他們壓成了扁平狀,他們缺乏常識、自私、現實,對周圍世界漠不關心;嚴峻的就業形勢壓抑了他們的夢想,他們無力“站立”,更談不上“四面張望”……劉道玉、錢理群、陳丹青、張鳴、周孝政、熊丙奇……大學裡的智識之士紛紛訴說體制之痛:官本位、學術腐敗、錢權橫行……,積習與流弊的漩渦中,人文精神消失殆盡。拿什麼拯救你,我的大學?!第七集:《在路上》上世紀八十年代,櫻花盛開的武漢大學,最早釋放出中國高教變革的積極信號——學分制、雙學位、貸學金……一系列閃動著人文、人性光輝的改革舉措,讓劉道玉贏得了“武大的蔡元培”的美譽;時隔20年,在舉步維艱的泥潭中,中國高教改革的探索者再次出發了——2012年9月,修成正果的南方科技大學正式開學了——當理想遭遇現實,朱清時,這個理想主義的校長能否將他領軍的“去行政化”改革進行到底?被打上“試驗”標籤的莘莘學子們,如何開始他們全然不同的大學生活?珠海聯合國際學院,一所潛水七年的“內地與香港合辦大學”近日浮出水面,許嘉璐評價說:“UIC已經躍升為清華、北大級的大學”;校長負責制、教授治校、全英文教學、浸會大學的文憑……“洋大學”的衝擊波,能否對內地高校產生“鯰魚效應,”倒逼國內的高校體制改革?第八集:《課堂風暴》沒有講臺,老師“靠邊站”,學生三五成群簇擁在黑板前,邊寫邊討論,教室門洞開,參觀者絡繹不絕——偏居魯西南鄉村的杜郎口中學,一度因教學質量太差險些關門,如今卻以獨特的“學生自主課堂”聞名教育界。專家評論說:“杜郎口模式”是課堂模式的革命性變革,是素質教育的希望之路;質疑的聲音說:杜郎口並未擺脫“應試”的窠臼。在民間,“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”宣稱要“點燃思想的課堂”,在各自的教室裡,一線教師們掀起了一場不同於杜郎口的學習的革命;體制並非鐵板一塊,或許,此起彼伏的課堂風暴,將為中國教育吹出一片明朗的天空。第九集:《在家上學》面對教育的現實困境,有人迎戰,有人妥協,有人則選擇逃離。有這樣一群孩子,他們無需去學校,客廳是他們的教室,父母是他們的老師,他們自主安排時間和課程,他們中的大部分,不打算參加國家統一的中考和高考;而在現代版的私塾,“中西合璧”的教育正在打造著另一批孩子,私塾的開創者,多半是“在家上學”的成功者,他們認為,他們的成功可以複製。支持者說:在家上學有利於個性培養;反對者說:孩子需要朋友,獨自在家無法實現“社會化”;有關部門說:在家上學違反教育法;教育專家說:社會應讓在家上學合法化……無論如何,在民間,形形色色的新教育正在生長。它們的未來,或許遠比我們所能理解的更豐富,更深遠……第十集:《公民》美國現代公共教育運動之父霍拉斯曼說:建共和國易,造就共和國公民難;有識之士指出:缺乏公民意識,是中國與先進國家最大的差距。在西方主流社會,公民課程已經運行了幾百年;在中國,1949年之後,公民教育戛然而止。2012年,在深圳,央校校長李慶明突然被“下課”,他在央校的公民教育實踐,吸引了輿論的眼球,也讓他備受爭議;在南京,律師崔武走進校園,以一隻蘋果為道具,向小學生們詮釋“公民”的內涵;在上海,復旦大學研究生吳恆利用互聯網,一次一次向公眾演繹著“公民責任”的空間……公民教育,何時堂而皇之地走進中國的中小學校? 展開全部

我要評分

給【盜火者:中國教育改革調查】打分
  • 很差
  • 較差
  • 還行
  • 推薦
  • 力薦

猜你喜歡

相關推薦

廣告招租 TG:@yanky001 版權問題 DMCA

© 2024 tv99kubo.tv

dg百家樂娛樂城沙龍sa歐博伊莉539開獎玩運彩娛樂城叮咚news百家樂539卡利楓林網追劇網小鴨影音讀者小說
觀看記錄
    複製下方鏈接,去粘貼給好友吧:《盜火者:中國教育改革調查》http://tv99kubo.tv/play/122733-1-1.html